中医调养助康复
清明节不仅是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,也是春季调养身心的关键时期。此时气候多变、湿气较重,易引发情绪波动和身体不适。
中医认为,春季养生应注重“疏肝理气、健脾祛湿”,尤其对精神健康具有积极意义。以下从情志、饮食、起居、穴位按摩及针灸五方面,提供科学的中医调养方案,帮助精神科患者更好地顺应节气变化,缓解情绪波动,实现身心的全面康复。
情志调养:疏肝解郁,保持情绪平和
中医素来重视“治未病”,情志调养在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春季在五行中属木,与人体的肝脏相对应。肝主疏泄,负责调节气机的顺畅运行,而情绪的大幅波动则容易阻碍肝气的正常流通。因此,建议患者借助听音乐、柔和运动、冥想等方式来舒缓情绪,避免陷入过度焦虑或抑郁的状态。
音乐疗法
选择舒缓的音乐,如古典音乐中的《高山流水》《平沙落雁》,或是大自然的鸟鸣声、流水声合成的音乐。这些音乐能够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,让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,从而放松身心,减轻紧张与焦虑情绪。聆听时,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,闭上眼睛,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,随着旋律的起伏,感受内心的平静逐渐蔓延。
运动疗法
太极拳、八段锦等传统运动是绝佳的选择。太极拳以其缓慢、柔和、连贯的动作,引导身体气血的循环,使周身气血通畅,调和阴阳。八段锦的每一式动作都对应着不同的脏腑经络,通过拉伸、扭转等动作,激发脏腑功能,促进气血运行。练习时,动作要与呼吸相配合,呼吸均匀、深沉,能更好地发挥运动的养生功效。
冥想与呼吸练习
冥想时,选择安静不被打扰的空间,选择自己舒适姿势,闭上眼睛,专注于自己的呼吸。将注意力集中在鼻尖或腹部,感受气息的进出。当杂念出现时,不要刻意驱赶它们,而是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。呼吸练习可采用腹式呼吸,吸气时,让腹部隆起,感受气息充满整个腹部;呼气时,腹部收缩,将废气缓缓排出。每天坚持15 - 20分钟,能有效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,缓解焦虑。
清明湿气重,此时的饮食应以清淡为原则,远离油腻、生冷食物。多食用适合春季的养生食材,为身体补充营养,增强脾胃功能,抵御湿气入侵。
推荐食材
-
山药: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,健脾益胃、滋肾益精。可将山药与排骨一起炖煮,制成山药排骨汤,美味又养生。
-
薏米:利水渗湿、健脾止泻。可以煮薏米粥,或者将薏米炒熟后泡茶饮用,帮助身体排出湿气。
-
莲子:养心安神、益肾涩精、健脾止泻。用莲子与银耳、红枣一起熬制银耳莲子羹,既口感清甜又养生保健。
-
韭菜:益肝健胃,行气理血,润肠通便,能促进气血运行,补肾温阳,韭菜性温,味辛,归肾经,具有补肾温阳的作用。富含维生素C、维生素B族、胡萝卜素、膳食纤维以及钙、铁、磷等多种矿物质,具有独特风味。
-
菠菜:菠菜富含铁元素和膳食纤维,可滋阴平肝、助消化。清炒菠菜或做菠菜蛋花汤,都是简单又营养的吃法。

春季阳气开始生发,应顺应这一自然规律,早睡早起,让身体充分吸收大自然的阳气。早晨可以在太阳升起后,到户外散步、慢跑,呼吸新鲜空气,促进新陈代谢。
同时,春季气温仍不稳定,要注意保暖,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受凉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至关重要,经常开窗通风,能减少细菌、病毒的滋生,营造一个舒适、健康的居住环境,让身心都能得到良好的滋养。
穴位按摩:疏通经络,缓解不适
穴位按摩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,操作简单且效果显著。以下是几个常用穴位的按摩方法:
按摩穴位及方法
-
章门穴:位于侧腹部,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。双手握拳,用拳面顶在章门穴上,稍微用力,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宜,每次按摩3-5分钟,每天可按摩2-3次。也可将双手搓热后,用手掌轻轻按揉章门穴,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30-50圈。能起到疏肝理气、健脾和胃的作用,有助于改善春季因肝气不舒引起的胸胁胀痛、消化不良等问题。
-
期门穴:位于胸部,第6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双手搓热后,用手掌轻轻按揉期门穴,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揉30 - 50圈,每天1 - 2次。能疏肝理气、活血化瘀,缓解胸胁胀痛,调节肝脏的气血运行。
-
太冲穴:位于足背,第1、2跖骨间,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。用大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,每次按压3-5分钟,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。按摩太冲穴能够疏肝理气,缓解因情绪波动引起的头痛、眩晕等症状。
-
足三里穴:在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。可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,力度适中,每次按摩5 - 10分钟。经常按摩此穴可以健脾和胃,增强消化功能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

图源:中国中医
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,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,平衡脏腑功能,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对于精神科患者常见的情绪问题和身体不适,以下是几个常用穴位:
常用穴位
-
太冲穴:除了前文提到的按摩功效,针灸太冲穴在疏肝理气、缓解情绪波动方面作用显著。通过针刺太冲穴,激发肝经气血,调节肝脏的疏泄功能,改善情绪低落、烦躁易怒等症状。
-
内关穴:位于前臂前区,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针灸内关穴可安神定志,对缓解焦虑、失眠有着良好效果。刺激内关穴能调节心经气血,宁心安神,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,减轻焦虑情绪。
-
百会穴:在头部,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。针灸百会穴可醒脑开窍,改善精神萎靡、头晕目眩等症状。刺激百会穴能激发头部阳气,振奋精神,提升大脑的功能状态。

清明节既是寄托哀思的时刻,也是养生的良机。融合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健康理念,可帮助我们平稳度过春季,以更佳状态迎接生活。愿每个人都能在传统医学的滋养下,收获身心的和谐与健康,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每一天,让生命在健康的滋养下绽放光彩。